
9月2日,军事航天部队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少将航天员、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张晓光将军,农业农村部乡村文化振兴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央统战部干部培训中心特聘教授、国学经典书画院院长邓小君教授,军事航天部队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中校科长张新生,国学经典书画院办公室主任邓伟先、紫竹院街道党工委书记常增玉、紫竹院街道办事处主任倪文龙、紫竹院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马秀丽、万寿寺派出所副所长朱征斌一行应邀参加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开学典礼,受到了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毛强等校领导及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邓小君院长应邀为理工附中题书法作品《心中有爱 眼中有光》,希望同学们成为一个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优秀学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步,勇攀高峰!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毛强代表学校接受题字。
毛强校长致辞并阐释学校的教育主题“心中有爱 眼中有光”。爱国家、爱学校、爱师长、爱同学、爱自然和万物,但最终前提都是要爱自己,只有懂得自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爱世界。自尊、自重、自强,是我们追求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不畏惧挑战,勇于探索未知,让每一天都充满意义和价值。而爱更大的威力在于,它永远都不是单方面的,只要我们愿意“去爱”,就永远不会缺少“被爱”,所以,我们要“心中有爱”。眼中有光,意味着对世界充满好奇,对生活充满热爱,对知识充满渴望;眼中有光,意味着有自己的梦想,目标坚定,敢于探索,勇于挑战;眼中有光,意味着有积极的心态,永不言弃,自信又自强;眼中有光,意味着有专注投入的态度,有果断的执行力和团队合作的高情商,希望所有理工附中学子都能成为“心中有爱 眼中有光”的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的解放军教官执行升旗任务
同学们展示军训成果
国学经典书画院与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成为艺术传承共建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建于1950年,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迄今已发展成为“一校多址”,集高中、初中、小学、国际部于一体的“十二年一贯制” 教育集团,包括理工附中本部(高中部)、小学部、东校区、南校区、通州分校、理工附中分校、理工附小等。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市级示范校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采取“一体化发展 一贯制教育”办学模式,全方位提升整体办学品质。2023年6月,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作为成员校正式加盟理工附中教育集团,学校开始探索并实践新时期联盟式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并围绕大中小人才一体化培养改革进行积极探索,推动区域教育内涵提质再上新台阶。
开学第一课
开学典礼结束后,军事航天部队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少将航天员、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张晓光将军还为同学们生动的上了“开学第一课”,并为同学们分享了他们精彩的航天故事。张晓光将军的讲座以“为祖国出征太空”为主题,深情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他介绍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9月21日正式启动以来,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辉煌历程。从神舟1号到神舟18号,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部部壮美史诗,铸就了一座座不朽丰碑。张晓光将军作为其中的一员,深感自豪和荣幸。
在讲座中,张晓光将军详细讲述了自己成为航天员的历程。他提到,自己曾是一名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因品学兼优被选为中国首批航天员。在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过程中,他经历了无数次的挑战和考验,但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最终,他成功入选神舟10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并于2013年6月11日与聂海胜、王亚平一起进入太空,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张晓光将军的讲座深入浅出、生动感人,赢得了师生们的热烈掌声和高度评价。梦想是一颗种子,萌发于最初的探索心。在讲座临近尾声之际,同学们与“英雄航天员”张晓光将军深度对话,一起追“星”“摘星人”!这是青春的对话,这是梦想的接力!
最后,张晓光将军表达了对理工附中师生的美好祝愿。他说:“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未来的栋梁之才。希望你们能够传承载人航天精神,努力学习、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晓光,男,满族,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5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8年8月入党,截至2013年6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中队长,安全飞行10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 。2013年4月,张晓光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张晓光与聂海胜、王亚平乘神舟十号进入太空,6月26日8时许成功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