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国学经典
国学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经典 > 国学文化
国学的起源和发展

 

jpg.jpg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 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 19)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常识》国学简介: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 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 

 经部:儒学经典

 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 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其中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各种体裁历史著作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

 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

 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 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集部: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等等。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孙诒让《周礼·正义》: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周代的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  。此后朝代更替,国学逐步由小学演变为高等学府。

 到了清末,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庚子义和团一役以后,西洋势力益膨胀于中国,士人之研究西学者日益众,翻译西书者亦日益多,而哲学、伦理、政治诸说,皆异于旧有之学术。于是概称此种书籍曰新学,而称固有之学术曰旧学矣。另一方面,不屑以旧学之名称我固有之学术,于是有发行杂志,名之曰《国粹学报》,以与西来之学术相抗。国粹之名随之而起。”(王淄尘《国学讲话》,世界书局于 1935 )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提到国粹一词。1902年秋,梁启超写信给黄遵宪提议创办《国学报》,以保国 粹为主义,使用了国学一名。几个月后,梁启超又撰《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多次提及国学。章太炎则于19069月在东京发起“国学讲习会”, 不久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学振起社,其广告云:本社为振起国学、发扬国光而设,间月发行讲义,全年六册,其内容共分六种:()诸子学;()文史学;()制度学;()内典学;()宋明理学;()中国历史。

 至此,“国学”一词在中国也完成了由“国家设立的学校”向“我 国固有的文化、学术意义的转变。

 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

 吴宓认为:“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 ;胡适则认为:“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胡适由于当年在学术界的地位很高,因此他的观点影响范围最广。现代一般人对国学的理解,大多沿革于胡适。

 现在,国学又可称国故,可译“ GuoXue”(音译)“ Sinology ”(意译,指中国学,汉学,因无别于汉族学而有争议)。狭义的是指以儒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学术,包括古代诸子百家。广义主要是根据胡适:“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说法而拓展外延和内涵,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构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部。因此,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优秀文化和学术成就, 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另外国学还指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学也是一门学问,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20年代始盛。简而言之,国学,就是中国学,就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明。

 目前汕头大学王富仁教授提出了“新国学”概念,他认为新国学就是适应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新国学倡导中华文化的整体观念,说胡适很行,同样也不否认鲁迅的伟大,各种文化的对立不要看得那么重,每个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它视中国文化为一个结构整体,是包括中国古代学术和中国现当代学术在内的中国学术的总称。新国学强调的就是:政治、经济、文化是一个整体,谁也缺少不了谁。

 

  注:文章转载自网络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十一号A座四层 邮编:100038 联系电话:010-68550800 (周一至周五 9:00-17:00)
京ICP备2020040591号-1 国学经典书画院 Copyright@2021 版权所有 音乐喷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4358号

分享到: